查看原文
其他

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

南明教育 知教师 2021-12-23

1.这些话,源自最近的几次交流。

2.我们看到孩子懈怠、说脏话、打游戏、把房子弄得一团糟……于是我们生气、愤怒、指责、惩罚同时又无能为力。然而我要说,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。

3.孩子往往并没有变坏。他们这样有两个原因:一是这就是人类本来的样子,也是你本来的样子。你并不会比孩子表现更好,然而这点常常被你忘记。二是这是孩子与环境互动的结果,包括与你互动的结果。

4.孩子经常不知道怎么做。一方面,你给孩子提出了太多要求,另一方面,孩子又不知道你的核心要求。就是说,在孩子眼中,你是喜怒无常的。你没有在你与孩子之间形成必要的边界感。孩子不知道哪些不能触碰,哪些是属于自己的空间。或者,你压根就没有给孩子留下必要的且安全的空间。

5.例如,孩子可能在吃饭时不停地晃动腿,你就火了:“你还能不能好好吃饭?!”从你的角度来讲,你是对的,这属于餐桌礼仪。但问题在于,它背后传递的信息是,你在全方位地控制孩子,评判孩子的一切,而孩子那里也并没有领到一份比四大名著还长的“行为清单”。孩子可能因为怕你而屈从,可能觉得自我受到威胁而逆反,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好。相反,如果你只是友善地建议,而不作为命令要求孩子必须做到,那么,孩子就会明白,自己可以决定怎么坐在那里吃饭,父母只是建议而已,他就更容易听取建议。

6.边界感应该很清晰。例如,约定的学习任务(必然是有限的),约定的看电视或打游戏时间(或约定不看电视不打游戏),诸如此类。那么,之外孩子的生活,只能建议,不能批评或随意干涉。要允许孩子懈怠、浪费,甚至犯一些其实无关大雅的错误。

7.如果孩子完成了约定的内容,他就应该是自由的。邻家孩子的挑战卓越,不能成为自己家孩子的诅咒,变成家庭教育的材料。你可以影响他,但不要强迫他。你有权强迫的部分,都与契约有关。

8.契约之外,你希望孩子达到的,就尝试说服他,并协助他一起完成,例如收拾房间。但他不愿意,万勿勉强。

9.所有焦虑,所有扭曲的亲子关系的背后,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心理预设:我们希望孩子按我们想的做。你希望孩子重复你的生活吗?既然不希望,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心理预设呢?

10.这个预设的背后,是一种亲子关系中的权力预设:我们总把孩子当成我们的私有财产,从而有意无意地扮演明君或暴君的角色。只有很少的人能真正地意识到,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和支持的生命。

11.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好。因为没有生命是甘于平庸的。你所看到的一切不好,通常都源自本能、缺乏指导而无所适从、自我防卫或反抗、自我否定甚至绝望。在孩子需要理解、宽容与支持的时候,你通常却评判、指责以及缺乏指导。

12.读了这几条,不要怪你,也不要怪孩子,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,都是“未完成的”。责怪任何人都没有意义,有意义的永远是共同成长。在成长中,一切过往的错误,都会转变为进一步发展的营养。别忘了我们的校训:相信种子,相信岁月。

- END -



全人之美课程总纲领

舒展其身心 强健其体魄

优雅其仪容 细腻其感官

丰富其感受 砥砺其思维

渊博其知识 尊重其异议

独立其精神 自由其思想

充沛其德性 文明其德行

维护其尊严 实现其自我



推荐文章:

学生时代的“关键学习”

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——十八岁生日,致女儿书

一位教师的自我训练(完整版)

为什么是童话剧?

摘抄好词好句会严重损伤孩子的写作能力

读了那么多书,为什么作文写不好?

观点|写一手好字?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!

观点|名师现象与中国教育的专业缺席

南明随笔|假如我来做一所私立学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